一、培养目标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是在能源紧缺的关键时刻,瞄准国家核能源战略需求和核科学技术快速发展
而成立的,为我校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共建。其根本宗旨是围绕先进核电、热核聚变的发展、核科学
装置建设和核技术的应用,为我国核事业培养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。
二、学制、授予学位及毕业要求
学制:标准学制4年,弹性学习年限3—6年。
授予学位:工学学士。
毕业要求:总学分修满160学分,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。
课程设置分类及学分比例表:
分类 |
学分 |
比例(%) |
通修课程 |
86.5 |
54.1 |
学科群基础课程 |
37 |
23.1 |
专业核心课程 |
11 |
6.8 |
专业方向课程 |
8 |
5.0 |
自由选修课程 |
9.5 |
5.9 |
毕 业 论 文 |
8 |
5.0 |
合 计 |
160 |
100 |
三、修读课程要求:
1、 通修课程设置:86.5学分
全校通修类(40学分): 军事理论(1学分)、人文科学素养(4学分)、英语类(8学分)、体育类(4学分)、政治类(15学分)、
计算机类(4学分)、生物类(2学分)、化学类(2学分)
数学类(乙型)(16学分): 单变量微积分、多变量微积分、线性代数(B1)
物理类(甲型)(23.5学分): 力学、热学、电磁学(A)、光学、原子物理、大学物理实验(基础,综合,现代)
电子类(7学分):电工基础、电子线路基础、电子线路实验
2、学科群基础课程设置:37学分
数学类: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(3学分)、数理方程A(3学分)、复变函数A(3学分)
物理类: 理论力学(4学分)、计算物理(3学分)、电动力学(4学分)、量子力学(3学分)
工程类: 材料力学(3学分)、传热的基本原理(3学分)、流体力学基础(4学分)、工程制图与AUTOCAD(3学分)
核科学类: 核科技前沿讲坛(1学分)
3、专业核心课程设置:11学分
粒子探测技术(4学分)、辐射防护(3学分)、原子核物理(4学分)
4、专业方向课程设置:从以下任一方向中选>=8学分:
(1)核能科学与工程方向:反应堆物理(2学分)、反应堆热工水力学(2学分)、反应堆材料(2.5学分)、核安全学(2学分)、
核电厂系统与 设备(2学分)、核燃料循环(2学分)、核聚变物理与工程(3学分)
(2)核技术及应用方向:加速器原理(1.5学分)、带电粒子束动力学(2.5学分)、 核技术基础引论(3学分)、同步辐射应
用(3学分)、辐射医学基础(2学分)
5、自由选修课程:9.5学分以上。( 除了上述4个层次所规定的课程以外自行选择修读的其他课程, 或专业方向课程
已经达到要求后,多选的课程学分也可算入自由选修课程中)
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关系结构图
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指导性学习计划表
一 年 级 | ||||||||||
秋 |
春 | |||||||||
新课号 |
老课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
新课号 |
老课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 |
PS01001 |
无 |
形势与政策讲座 |
|
1 |
PS01003 |
104007 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|
60 |
3 | |
PS01006 |
104008 |
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|
60 |
3 |
|
|
英语类要求课程 |
80 |
4 | |
FL01001 |
018203 |
英语类要求课程 |
80 |
4 |
PE012** |
103B01 |
基础体育选项 |
40 |
1 | |
PE011** |
103A01 |
基础体育 |
40 |
1 |
PH01701 |
022162 |
大学物理-基础实验 |
60 |
1.5 | |
CS01001 |
210522 |
计算机程序计算 (A/B) |
80 |
4 |
MA01002 |
001513 |
多变量微积分 |
120 |
6 | |
MA01001 |
001512 |
单变量微积分 |
120 |
6 |
MA01003 |
001514 |
线性代数(B1) |
80 |
4 | |
PH02001 |
022093 |
力学(甲型) |
80 |
4 |
PH02002 |
022119 |
热学 |
60 |
3 | |
|
214003 |
普通化学 |
40 |
2 |
PH02003 |
022052 |
电磁学 |
80 |
4 | |
|
|
|
|
|
|
|
|
|
| |
|
|
|
|
|
夏 | 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 |
小 计 |
( 8)门课 |
25 |
小 计 |
( 9+* )门课 |
26.5 | |||||
二 年 级 | ||||||||||
秋 |
春 | |||||||||
新课号 |
老课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
新课号 |
老课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 |
|
|
军事理论 |
|
1 |
MA02501 |
001506 |
数理方程 |
60 |
3 | |
PS01002 |
104006 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
40 |
2 |
PE013** |
103D01 |
体育选项(2) |
40 |
1 | |
PH01702 |
022163 |
大学物理-综合实验 |
60 |
1.5 |
PS01005 |
104009 |
重要思想概论 |
80/80 |
6 | |
PE013** |
103C01 |
体育选项(1) |
40 |
1 |
|
022164 |
大学物理-现代技术实验 |
60 |
1.5 | |
PH02004 |
022391 |
光学 |
80 |
4 |
|
022054 |
原子物理 |
80 |
4 | |
PH02101 |
022392 |
理论力学 |
80 |
4 |
PH02102 |
022057 |
电动力学 |
80 |
4 | |
MA02504 |
017080 |
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|
60 |
3 |
|
009171 |
工程制图与AUTOCAD |
60 |
3 | |
MA02505 |
001505 |
复变函数 |
60 |
3 |
|
00508 |
电工基础 |
40 |
2 | |
|
|
生物类通修课程 |
40 |
2 |
|
|
|
|
| |
|
|
|
|
|
夏 | |||||
|
|
|
|
|
|
|
|
|
| |
小 计 |
( 9+* )门课 |
≥21.5 |
小 计 |
( 7+* )门课 |
≥24.5 | |||||
三 年 级 | ||||||||||
秋 |
春 | |||||||||
新课号 |
老课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
新课号 |
老课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 |
|
|
量子力学 |
60 |
3 |
|
214002 |
辐射防护 |
50/20 |
3 | |
|
013002 |
流体力学基础 |
80 |
4 |
|
|
原子核物理 |
80 |
4 | |
|
004601 |
粒子探测技术 |
80 |
4 |
|
|
传热的基本原理 |
60 |
3 | |
|
|
电子线路基础 |
80 |
4 |
|
|
计算物理 |
60 |
3 | |
|
|
电子线路实验 |
60 |
1 |
|
214604 |
反应堆物理[工] |
40 |
2 | |
|
新开课 |
材料力学 |
60 |
3 |
|
214105 |
加速器原理[技] |
30 |
1.5 | |
|
|
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 |
|
|
夏 | |||||
|
|
|
|
|
|
|
核科技前沿讲坛 |
20 |
1 | |
小 计 |
( 6+* )门课 |
≥19 |
小 计 |
( 4+* )门课 |
≥13 | |||||
四 年 级 | ||||||||||
秋 |
春 | |||||||||
新课号 |
老课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
新课号 |
老课号 |
课程名称 |
学时 |
学分 | |
|
214603 |
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[工] |
40 |
2 |
|
|
毕业论文 |
|
8 | |
|
214104 |
核电厂系统与设备[工] |
40 |
2 |
|
|
|
|
| |
|
214601 |
核安全学[工] |
40 |
2 |
|
|
|
|
| |
|
214602 |
反应堆材料[工] |
50 |
2.5 |
|
|
|
|
| |
|
新开课 |
核燃料循环[工] |
40 |
2 |
|
|
|
|
| |
|
214103 |
核聚变物理与工程[工] |
60 |
3 |
|
|
|
|
| |
|
214107 |
带电粒子束动力学[技] |
50 |
2.5 |
|
|
|
|
| |
|
新开课 |
核技术基础引论[技] |
60 |
3 |
|
|
|
|
| |
|
新开课 |
同步辐射应用[技] |
60 |
3 |
|
|
|
|
| |
|
新开课 |
辐射医学基础[技] |
40 |
2 |
|
|
|
|
| |
|
|
任意选修课 |
|
|
|
|
|
|
| |
小 计 |
( )门课 |
|
小 计 |
( )门课 |
8 |
说明: 以[工]标示的为核能科学与工程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程,以[技]标示的为核技术及应用方向的专业方向课程.